着力构建“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夯基固本、快速发展
2024年,着力构建“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夯基固本、快速发展。先进制造业聚链成势。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规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5%。新型显示产业集聚链上企业50家。中医药产业引进华润三九、北京盛诺基、中国农垦等知名企业,落地在建项目达77个,“中国南方中药谷”初具规模。竹产业规上企业达27家,新增竹类国家级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竹产业示范园区2家,亿欧、辰铭、融憬等企业产品畅销欧美、日韩。戴卡储能电芯、沅翼微电等104个项目建成投产。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5家、省级制造业质量标杆企业2家、10亿级工业企业2家。溆浦获评全国质量强县建设培育城市。“五好”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园区亩均技工贸收入增长10%,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5%。产业园区调区工作全面完成。怀化高新区入列全国“专精特新”高新区百强。洪江区高新区入选工信部产业园区推进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雨溆工业园新入驻企业22家。新晃化工园区主特产业产值超30亿元。湘维、蓝伯化工等企业扭亏为盈、稳产达效。骏泰科技、正向科技、享同实业、沅陵酱酒等企业蓬勃发展。文化旅游出圈出彩。“一核一心四线多点”全域旅游新格局加速构建,新增4A级景区3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家、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家,“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农耕文化旅游名片强势刷屏,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9%、10%。杂交水稻发源地博物馆、高庙遗址博物馆等旅游“金三角”项目建成运营,㵲水廊道水上游线、国际陆港东盟集、天问岛屈原文化公园、榆树湾文旅商综合体等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项目加快推进。“凤起高庙·龙腾五溪”传统龙舟赛破浪出圈,明星演唱会、和美乡村篮球赛、民族节会等活动竞相开展。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省乡村文化旅游节成功举办。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A级物流企业12家、4.5吨级以上营运货车2806台,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突破1000家,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降至14.6%。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加快建设。检测检验机构达146家。打造智能制造企业23家,完成企业上云4895家、上平台313家,新建5G基站1489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新晃获评全国县域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县。国际陆港法务区加快建设,“4+N”涉外法治工作机制初步构建。
2025年,加快产业升级链群提质,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向“强”而进。
坚持“三链”齐抓、“五化”共进,不断提升“5+10”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
推进高端化升级。聚焦新型工业化,鼓励企业引入新装备、推广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动价值链向高端攀升。以设备更新促高端,完成恒光科技设备升级改造、三一环卫装备智能制造等重点更新项目5个,设备更新企业100家以上、规模26亿元以上。以工艺升级促高端,重点抓好辰州矿业锑金冶炼技改工程,技改企业100家以上、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以产品迭代促高端,重点推进重晶石综合加工利用、中国钡谷项目一期、宏晟特种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新能源智能环卫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鼓励研发生产多晶硅、智能终端等高附加值产品;支持水果、油茶等精深加工,开发优质高产水稻等新品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家,10条重点产业链年产值增长8.5%以上。
加快数智化转型。纵深推进“智赋千企”行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以上。引导中小企业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持续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贯标评估,力争新增工信部数字化转型贯标认定企业3家。打造省级智能制造企业10家。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中小企业上云3500家、上平台310家;新建5G基站300个,加快推进云计算中心、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智能视频融合共享平台等重点设施建设与应用。
放大集群化效应。强化龙头带动,支持享同实业、五新智能等链主企业“以大带小”,引导箱包皮具、机械装备等链上中小企业深度入链,抓好享辰箱包生产基地建设。紧盯产业链薄弱环节,引进海王集团、筠兴科技等重点企业,推进修正药业生物医药、利泰制药、竹材精深加工产业化等项目建设,推动中医药、生物基等形成龙头引领、关联配套、协作发展的新格局。强化园区集聚,启动国家开发区目录修订,推动鹤城高新区、国际陆港经开区、中方产业开发区、怀化高新区优化整合,引导装备制造、食品等链上企业入园发展,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达68%以上。强化政策引导,加大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力度,组建竹产业、电子元器件等产业联盟及行业协会,推动生物基入列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全力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统筹推进黄金、硅砂、重晶石等特色矿业发展,着力打造千亿绿色矿业集群。
注重融合化发展。扎实推进“两业融合共进”行动,组建箱包皮具、竹制品等研发设计、检验检测中心,新增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及“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各1家,推动金属表面处理中心项目投产达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启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计划,支持怀化学院、湖南医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小区5个,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60亿元以上;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发挥五溪产业基金作用,实施十大产业链“一链一行”金融服务行动,制造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增长30%、28%;深入落实“五溪计划”,推动重点产业链“首席专家”工作室全覆盖。
促进品质化提升。坚持办会兴城,举全市之力办好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加快建设全国一流旅游度假目的地。高标准完成“一轴三点”等重点文旅项目和“两馆一院”等关联项目建设,持续打造旅游“金三角”,不断擦亮“福地怀化”“一粒种子·改变世界”文旅品牌。推进鹤中洪芷旅游一体化发展,支持洪江古商城申创5A级景区、黔阳古城申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江农耕文化旅游区申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庙考古遗址公园申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雪峰山景区申创国家级山地旅游度假区,支持中华书山、大酉书院、荆坪古村、高椅古村申创4A级景区。推动张吉怀、雪峰山区域旅游合作,发挥古色、绿色、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优势,推出一批跨区域精品路线、全国性节庆赛事、多类型文旅产品。发挥“世界长寿乡”品牌效应,加快打造武陵山片区文旅康养基地。实现接待游客6990万人次以上、总收入63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