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2 10:14 信息来源:会同县财政局
—2024年7月30日在县第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长 田玉桃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县2023年财政决算和2024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2023年全县财政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收入方面: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5510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12.78%,比上年增加6800万元,同比增长11.5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899万元,同比增长10.04%,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71.59%;非税收入完成18611万元,同比增长15.68%,占地方收入的比重为28.41%。
支出方面: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9105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19.08%,比上年增加69994万元,同比增长23.40%。重点支出为:教育支出68011万元,同比增长8.2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0197万元,同比增长49.04%;卫生健康支出54787万元,同比增长40.03%;城乡社区支出38904万元,同比增长69.9%;农林水支出58307万元,同比增长6.55%;交通运输支出22005万元,同比增长173.08%。
平衡情况:地方收入6551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476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72821万元,调入资金53182万元,上年结余5553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07万元,收入总量为44493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910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616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60446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10万元,结转下年7406万元,支出总量444935万元。收支相抵后,收支平衡。
按照预算法规定需要报告的其他重点事项:
1.预备费使用情况:年初预算安排预备费3100万元,实际支出778万元。主要用于应急救灾支出及其他年初难以预见的开支。
2.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根据预算法规定“各级一般公共预算年度执行中有超收收入的,只能用于冲减赤字或者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3年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810万元,年末余额11888万元。
3.债务情况:
(1)债务限额。2023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县本级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为46.10亿元。
(2)债务余额。截至2023年底,我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45.69亿元。按债务类型分:一般债务余额21.79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3.9亿元。
(3)还本付息情况。2023年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金6.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6.04亿元,专项债务0.56亿元。支付利息1.25亿元。
(4)新增债券安排使用情况。2023年,我县新增债券额度10.47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1.24亿元、新增专项债券9.23亿元。
新增一般债券1.24亿元,具体安排为:县人民医院新冠感染重症救治能力建设项目681万元,县交通运输局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026万元、公路建设项目3050万元,县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项目332万元,县公安局乡村公共部位安防设备及安装项目226万元、监管中心(看守所、拘留所、驻守武警营房)整体搬迁工程项目500万元,县第一中学改扩建工程项目1600万元,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移民乡村振兴示范长廊项目1500万元,县水利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1182万元,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改扩建工程项目876万元,县消防大队消防设备购置项目408万元。
新增专项债券9.23亿元,具体安排为:智慧停车场项目4500万元,水坪溪电子信息产业园及配套设施项目3300万元,职业中专学校提质改造项目5100万元,第一中医医院建设项目16000万元,二水厂建设及配套设施项目2000万元,人民医院感染诊疗中心项目3500万元,宝田茶产业融合示范区项目3500万元,学前教育补短板(一期)建设项目9000万元,置换棚户区改造项目28300万元,置换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7100万元。
4.“三公”经费支出情况:2023年,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三公”经费支出预算1516万元,同比下降0.07%。实际支出915.21万元,同比减少18.32%。其中:公务接待费263.19万元,同比减少2.74%;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维护费652.02万元,同比减少23.28%;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与去年持平。
5.上级补助情况:上级补助收入244762万元,其中:返还性收入5454万元,转移支付收入239308万元。
6.结转资金情况:结转下年7406万元,较上年增加1853万元。
7.预算绩效评价情况:组织全县18个乡镇、87个预算单位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自评工作,实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全覆盖并对评价报告在政府网站公开。同时加强重点项目绩效管理,选出一些民生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项目,引入第三方机构开展15个重点项目绩效评价,涉及资金3.41亿,有效提升绩效评价工作影响力。
8.决算草案公开情况:以前年度决算草案及其附表已依法在县人民政府门户网上向社会公开,2023年度决算待县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将在时限内依法公开。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年完成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7035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14.15%。加上上级补助收入468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93936万元,调入资金9611万元,上年结余3353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181940万元。政府性基金本级支出163833万元,上解上级支出7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5636万元,结转下年1239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181940万元。收支相抵后,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3618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1万元,调出资金3618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36184万元。收支相抵后,收支平衡。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全年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819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7.90%。其中:社会保险费收入18561万元,财政补贴收入18965万元,利息收入84万元,转移收入568万元,其他收入12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6151万元,为年初预算的105.54%。当年收支结余2039万元,累计结余35344万元。
(五)2023年预算执行效果情况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大力支持下,财政部门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新发展要求,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严格预算执行,保持了经济稳步向好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2023年,我县财政管理工作连续第二年获得省人民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强化税费征管“精诚共治”,狠抓财源建设。“开源”是提升财政保障水平的根本途径,县财政始终将财源建设作为一项核心工作抓。一是强化部门联动,压实协税责任。县财源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会同县税费精诚共治 2023 年工作要点》,制定了 16 项税费精诚共治重点工作,明确了127条涉税涉费信息共享目录清单,全年收集涉税涉费信息37526条,为税务部门科学治税提供了可靠依托。2023年,我县地方收入增长11.58%,排名全市3,其中税收收入增长10%,排名全市第5。二是加强产业扶持,培育骨干税源。县财政锚定“三高四新”战略,助力“1354”工程,积极扶持本土企业发展。2023年,本级财力拨付企业奖补资金8900余万元,新增纳税200万元以上的骨干税源企业6户,总数达到43户,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三是强化工作措施,盘活国有“三资”。国有资产、资源收入是财政收入的有力补充。县财政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采取“用、售、租、融”的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国有“三资”的使用效益。2023年国有“三资”盘活总收益16.46亿元,其中入库金额12.18亿元,极大缓解了我县财政收支矛盾。
2.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管理”,提升资金效益。“节流”是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经济复苏低于预期、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现在,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坚持过“紧日子”显得更为重要。一是旗帜鲜明的优先保障“三保”支出。2023年县财政安排“三保”预算15.87亿元,足额保证了工资福利、绩效奖金、各类惠民惠农资金等支出,全年未发生“三保”风险事件。二是坚定不移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县财政联合有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材料设备询价工作的意见》,有效压缩采购成本,节约财政资金20%以上。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资金审批程序。针对年初预算未明确到部门的支出,采取部门审核、集体研判、汇总审批的方式,提高资金审批准确性和时效性。科学调控财政资金拨付,每月制定月度用款计划,并根据收入、支出情况适时调整,确保库款余额安全。2023年,我县没有到省财政厅调度应急资金,月末库款系数均高于0.3,财政运行平稳有序。三是精心细致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县财政局印发《关于开展“绩效管理年”行动的实施方案》,全面实施绩效目标管理。对15个重点项目实施第三方绩效评价,涉及金额3.41亿元。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估,对“四部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实现预算绩效“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覆盖管理。
3.强化风险防范“底线思维”,有效化解债务。县财政把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一方面坚决遏制债务增量,从严从紧审核政府投资项目预算,坚决落实“无资金来源不开工,无预算不支出”的规定,村级债务得到有效控制,乡镇债务余额为零,债务风险有效防控。另一方面有序化解债务存量。县财政制定了《会同县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方案》《债务“创绿”工作方案》,稳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2023年,预算安排4.02亿元化债资金,并置换存量债务4.54亿元,年末债务率下降至113.67%,成功实现了“创绿”目标。
二、2024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上半年财政收支情况
1-6月,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371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63.17%。其中:上级补助收入187545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74.94%;政府一般债券收入5100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726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50.01%,同比增长8.78%。地方收入中:完成地方税收22886万元,同比增长8.83%;完成非税收入11840万元,非税占比34.10%。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852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50.26%,同比增长9.56 %,基本保障了“三保”、政府债务还本付息、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领域支出需求。
1-6月,全县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44120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48.36%。其中:上级补助收入3318万元,政府专项债券收入33100万元(已发行24000万元),本级收入7702万元。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17482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9.16%,同比下降69.52%。
1-6月,全县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740万元,完成支出9万元。
1-6月,全县完成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22259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51.54%,同比增长37.32%。完成支出18786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49.46%,同比增长1.39%。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收入低于预期。今年上半年,受经济持续下行、减税降费等因素影响,全市地方收入呈负增长。我县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地方收入增长排名全市第三的佳绩,但距县委县政府确定的9%的增长目标仍有差距。同时,我县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仅4690万元,为年初预算收入的9.38%,呈断崖式下降。此外,上级补助资金规模也有所收紧,同比减少约2亿元(不含特别国债、专项债券),其中财力性补助同比减少5000万元。下半年,随着大宗税收、上级项目资金逐渐减少,我县收入形势将更加严峻,完成既定目标十分困难。
2.财政库款更加紧张。一方面,从2023年以来,很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对补助资金使用拨付情况的检查。随着特别国债、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进一步升级,县财政统筹资金、分期付款等调节措施将更难以实施,库款保障更加困难。另一方面,随着“大招商 大建设”专项行动、“5+N”产业链建设持续推进,我县产业培育升级各项资金需求持续增长。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8亿元,达到年度预算50.24%。在收入短收的情况下,收支矛盾尤为突出。
3.债务风险不容忽视。我县政府债务风险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部分问题仍然突出。一是平台公司债务负担沉重。2024年,我县需偿债6.81亿元,均为到期债务。其中4.2亿元由平台公司负责偿还,较上年2.54亿元增长65.95%。目前平台公司经营性收入来源不稳定,化解自身债务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难以控制风险,企业负担极为沉重。二是政府债务率“保绿”困难较大。2023年,我县成功将政府负债率降为120%以下,实现“创绿”目标。今年以来,各项收入普遍滞后。如果年底收入仍不达预期,而专项债项目还继续发行,我县政府债务率将有“破绿”风险。
(三)2024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1.切实强化财税征管。一是加强税源调查,深挖税源潜力,强化行业部门协税护税责任,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颗粒归仓。二是加大非税征管力度,加强部门督促协调,对于非税收入完成进度较慢单位进行通报约谈,确保非税收入计划落实。三是加力推进土地开发和转让,突出抓好平台公司土地交易及耕地指标交易工作。
2.持续推进立项争资。全力推进“大招商 大建设”专项行动,积极配合各级各部门立项争资。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更加侧重中央预算内基建等重点领域资金的争取。加强项目申报协调配合,切实保障项目配套经费,完善项目库动态管理,贯彻落实奖惩机制。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加强信息传递,及时通报进度,引导各部门、乡镇抓好争资立项工作。
3.坚持长期过“紧日子”。一是层层压实部门“三保”责任。预算单位出现“三保”资金缺口的,应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积极争资立项解决,无特殊情况的,县财政不予兜底保障。二是进一步压减一般性支出。高效科学使用财政资金,继续坚持资金统筹,完善月度用款计划审批制度,加强预算执行调控力度,优先保障“三保”和偿债支出,全力保障财政平稳运行。三是严格规范预算执行。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拨付资金,定期向县人民政府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坚决杜绝没有资金来源盲目追加支出,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4.着力防控债务风险。坚决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杜绝新增政府隐性债务上项目,确保政府债务控制在合理区间。持续深化财政监督,规范政府债券资金管理,加强专项债券项目收益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实施进度付款。大力推进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积极稳妥协助平台公司降低债务成本,守住债务不爆雷、金融风险能防控的底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做好2024年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支持下,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工作任务,更好的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加快会同县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