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发展和改革局 > 规划计划

关于会同县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0-09-21 16:53 信息来源:会同县发展和改革局


一、我县2020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主要亮点

今年上半年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坚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两手抓、两手硬,狠抓“六稳”、“六保” 咬住目标、攻坚克难最大努力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最大努力完成今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2020上半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0年计划

上半年完成情况

增速(%)

增速(%)

(亿元)

1、GDP

7.5-8.0

1.4

42.06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2

14.6

19.87

3、规模工业增加值

8.0

3.5

2.66(预计)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0.5

-7.6

8.53

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5.5

-9.5

1.54

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0

3.6

13701(元,预计

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0

8.5

5871(元,预计

8、城镇化率

45以上

/

9、城镇调查失业率

控制3.8%以内

/

上半年的总体运行情况来看,我经济韧性大、恢复快,除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外,其余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呈现增长,新产业发展呈现新的亮点。但境内外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当前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仍然较大,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要完成好全年目标任务,还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一)经济总体韧性较好,部分指标实现正增长

上半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GDP42.06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一产业增加值6.05亿元,增长0.8%;二产业增加值5.51亿元,同比增长0.0%;三产业增加值30.50亿元,同比增长1.8%。农业生产基本平稳。1-6月,实现粮食总产量6504吨,同比增长2.22%。蔬菜产量33614吨,增长2.94%;肉类总产量8927.97吨,下降18.84%;家禽出111.46万只,增长4.79%。全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7万亩,其中中稻播种面积22.35万亩。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预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2.66亿元,同比增长3.5%。工业投资增长30%新增4家入规企业。服务业总体趋稳。虽然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但随着我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疫情,特别是促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服务业发展总体趋稳。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1%。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和非营利性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房地产行业逐步恢复,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9.6%,降幅收窄。

(二)内外需求受到抑制,重点领域投资趋势向好

有效投资形势好转。上半年,全县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9.87亿元,同比增长14.6%。审批项目80个,总投资623649.97万元。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在3月20日至25日六日内采取容缺机制审批47个项目。利用新增中央投资四类项目申报机遇,新增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57个,已获批中央、省预算内资金9728.27万元,“城乡客运一体化”专项资金1000万元。今年共规划重点建设项目74个,总投资118.6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53.9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42个,年计划投资27.28亿元。1-6月,开工建设55个,开工率74.43%,完成投资27.36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50.71%,其中完成产业投资16.23亿元。外贸出口逆势而上积极落实外贸政策,全力支持企业渡难关。全程服务会同金熙电子有限公司转产防疫口罩,在最短的时间内办好了外贸出口等相关手续,5月出口“破零”。6月底,金熙电子、龙凤皮革、有爱农业等企业将完成外贸出口301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00%。社零下降明显。由于内外需求受到抑制,预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亿元,同比下降7.6%

(三)财政增收压力加大,金融信贷环境更加宽松

财政收入小幅下降。1-6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4亿元,同比下降9.5%;加上上划中央、省税收完成10419万元,全县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792万元,同比减少1323万元,下降4.88%金融信贷积极稳健。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649元,同比增长20.79%,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281472元,同比增长10.75%在持续强化逆周期调节下,金融有效投入创历史新高。各金融机构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授信39家,金额3.44亿元,已对118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放贷款9827万元,综合融资成本均较上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

(四)城乡居民收入小幅上升,居民消费指数涨幅回

居民收入小幅回升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13701元,预计同比增长3.6%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5871元,预计同比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回落四、五、六月,全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分别为3%、2.7%2.6%保障困难群体生活1-5月,对城乡低保人员、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群体及时足额发放262.9万元价格补贴,切实减轻了疫情对困难群体尤其是农村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的不利影响

(五)商引资有所突破,复工复产积极推进

项目招引有所突破。疫情期间,创新招引方式,着重以视频、短信、微信等方式推介项目疫情缓解后,热情邀请客商实地考察坚持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产业园招商。强化招商落地项目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我县规划300亩汽车零配件产业园,目前已签约7家企业。出台支持企业发展外贸出口、税费减免、租金减免、财政支持、政府采购等方面优惠政策。1-6月,我县省外境内招商引资项目共23个,省外境内实际到位资金10.5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8.3%。今年新引进(签约)包括汽车零配件产业园、龙坡山奶山羊养殖及鲜奶生产、手机零配件生产和汽车零配件相关产业生产6个省外境内产业项目合同引资额6.8亿元,其中合同引资额2亿5亿元的项目1个。精准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固链行动,指导企业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把省委十条、市委、市政府的十七条优惠措施和县委、县政府的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据统计,44家企业享受优惠政策已落实152条。疫情期间享受减免利息4400万元,社会保险减免1082万元,税收减免945.28万元,电费优惠82.45万元,房租减免122.5万元等。千方百计刺激消费。通过县长直播带货、发放消费券等活动,拉动消费增长,刺激市场复苏,参与“湘农荟”大直播活动共达成销售358万元企业积极主动应对疫情。在疫情发生后金熙电子转型生产口罩等防疫物资,有爱农业积极对接市场并于五月正式投产。

(六)精准施策措施有力,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我县系统内贫困人口19101户6896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3.63%下降至目前的0.25%今年计划投入资金2.8亿元,其中涉农整合资金2.3亿元,县级配套5000万。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完成扶贫项目建设。发放春季各类教育补贴712.161万元,惠及13164人,全县无因贫辍学贫困学生;计划完成危房改造181户,已完工177户;按照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后续帮扶工作的二十条措施要求高质量高标准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扶管理工作;已完成自然村通达公路27公里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28公里;截至6月,已完成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45处;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扶贫特惠保、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覆盖率100%  

二、当前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总体上,在疫情影响及内外部经济环境愈加复杂的情况下,我经济社会发展仍保持了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但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大部分指标没有实现双过半我县经济下行趋势愈加明显,主要经济指标不同程度出现下滑,特别是GDP、社零、规模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与年初目标差距较大,没有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受疫情影响,企业、项目复工复产时间延迟,尤其是住宿餐饮汽车房地产销售企业受到较大影响,与去年同期相比,营业收入下降幅度大。近期国外疫情防控的态势不容乐观,外部需求明显减弱,企业产品市场缩小,国外订单不足。宝田茶业反映今年国外订单基本只能持在3个月左右,而往年可维半年以上县内消费需求不足居民当前收入水平及未来收入未达到预期,直接影响消费需求。

(二)工业经济运行压力较大我县现有70家规上企业户数不多、能支撑会同工业经济发展的大型企业更少,小水电企业占比重,据测算恒光长田电站退库对我县工业增速造成较大影响,导致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全年增长8%的目标压力大企业技改后续乏力,受疫情影响,市场需求减弱,企业生产形势不佳,产业项目的再投资意愿下降,企业对新项目及扩大生产持观望态度,上半年来没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招商引资工作进展缓慢,签约的23个项目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对财政税收的拉动作用不太突出。工业园区厂房供应不足亟须建设新标准化厂房。

(三)财税收入形势比较严峻。经财税部门初步测算,全年收入缺口将达13935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减收12150万元;非税收入减收1785万元。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县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湘能若水水电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未曾停工停产,其余企业受冲击较大。二是减税降费政策性减收影响大。随着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力度加大,对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增大。三是支柱税源相当缺乏。工业税源基础弱。目前,我县工业底子非常薄弱,财税收入缺乏重点工业企业支撑,重点工程项目税收不容乐观,个体工商税收征管方式从“定额征收”改为“查账征收”后,征收难度进一步加大。

(四)项目推进存在诸多问题。全县重点项目总体推进较慢、开工率不高。一是部分项目论证不充分,在谋划项目时,项目单位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沟通不够。项目实施后,征地拆迁、土地报批、环评等要素,导致部分项目无法推进或进展缓慢会同河防洪堤生态修复工程、城北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等项目办理规划手续时间较长,目前尚未开工G209坪村至林城公路改建工程、林城镇一完小改扩建工程等项目受地因素影响进展缓慢;生猪屠宰场项目原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环评影响,项目无法推进。二是项目资金筹措困难,如王家坪至七里塘扶贫公路因资金未落实尚未启动前期工作。三是个别项目单位担当意识不强,工作不主动,项目推进不力。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下半年,我们将深入贯彻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锁定年初人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决三大攻坚战“十三五”顺利收官,扎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全力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重点做好以下个方面工作:

(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完成小康目标。

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抓紧抓细抓实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用心用情用功解决好老百姓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接下来将继续抓实脱贫质量“回头看”问题整改工作作为重点,严格按照农村人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出列“一确保两完善”、贫困县摘帽“两率一度和三落实”目标要求,全面排查问题,坚决整改到位,按照中央、省、市普查工作安排部署,完成普查准备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年终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检查。

(二)谋划项目立足长远,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一是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为“十三五”规划收牢牢抓住重点项目这个“牛鼻子”,把稳投资作为稳增长的主要抓手。全力争取政策要素支持。“土地跟着项目走”,考虑重点项目的布局,科学编制我县国土空间规划,并抓紧报批土地,解决土地要素的制约;抓住中央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75万亿元和中央预算内投资6000亿元的机遇,认真研判国家产业政策,积极申报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和债券资金,破除资金要素制约瓶颈。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按照重点项目一月一调度的工作要求,逐个调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要严肃追责,对进度滞后、工作不力,特别是资金(包括债券、中央和省预算内)已到位的项目单位和责任人,要加大追责力度,确保项目按要求推进并尽快完工。二是要科学谋划“十四五”重大项目群策群力完成“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认真研究“六稳”、“六保”倒排工期,群策群力,形成强大合力,高质量完成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牢牢把握国家和省“十四五”投资方向,重点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生态文明、社会民生、国家安全等领域,加大对新基建项目谋划力度,继续统筹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实现既有总量、又有质量的目标要求,积极争取更多重大政策、重大项目挤进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笼子。建议今后每年10月底前,由县人民政府分管副县长召集所分管部门及发改、财政、自然资源、住建、生态环境、统计、林业等部门召开专题会议,研判国家、省市政策,结合我县实际谋划下一年度政府投资项目及社会投资项目,明确项目的建设内容、拟建地点、投资额度、资金来源、建设年限等,由县发改局汇总,在11月份提请县人民政府常务会、县委常委会审定明确下一年度建设项目。同时,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期,选取一部分符合中央支持政策方向的项目,做好项目前期,2021年高质量实施一批项目,“十四五”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三)把握优势抢抓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政策契机,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丰富和劳动力充足的优势,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招商模式,真正实现“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一是积极跟进已签约项目,力争协议项目早转合同,合同类项目早落地建设,协议项目转合同,加大对落地项目的跟踪服务力度。二是开展线上招商引资工作,努力降低疫情对招商工作的影响,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做好线上线下结合,推动园区项目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三是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水坪溪林业现代产业园区科技路、公租房相关配套设施工程,完善好连山工业园区企业集中办公区及二期公租房建设、环园道路建设等相关配套设施。四是大力改善营商环境,开通企业办事的“绿色通道”及时解决审批方面遇到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全程代办保姆式服务。

(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优势产业。以博嘉魔力、有爱农业、绿地高新、健霆竹业、宝田茶业、锋铧轩服装、金熙电子等龙头企业为主导,打造汽配、食品加工、楠竹精深加工、服饰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提升打下基础;着力推进汽配产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招商,大力完善产业链。优化产业布局,促使同类型企业聚集,抓好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点对点”招商,形成相对集中、特色鲜明的产业配套体系,更好地发挥产业群体的规模效益,带动园区企业集群发展。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生猪生产政策,加快推进天锐牧业、天竣农牧、温氏集团等生猪养殖场建设,同时加快推进定点屠宰场建设,努力引进生猪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生猪产业。

(五)千方百计稳就业,全力以赴保民生。落实稳就业十六条措施,全力稳定企业岗位,严格落实减免延缓社保费政策,抓好重点人群就业,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一对一”帮扶。推广一批内精品旅游线路,支持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消费。大力促进汽车等大宗消费,积极促进5G终端消费,加快发展“在线新经济”。推进健康、养老、家政消费等扩容提质,扩大乡村消费。在稳就业的基础上,多措并举拓展居民增收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居民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围绕保粮食安全,完善工作机制和政策,强化粮源组织调度,同步加强重要副食品保供稳价工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