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7 00:00 信息来源: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全县脱贫摘帽之年。全县林业系统各单位要转变理念,转移重点,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推动造林绿化提质增效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千年大计”的战略定位,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一是转变造林理念。加快实现从经济导向向生态导向转变,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经济功能、景观功能。强化生态造林,尽量减少使用全面清林、全面整地、炼山造林等方式,减少水土流失。尽量通过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为辅的方式,推进多树种、近自然经营林业,大力推进多树种、异龄复层造林,改变过去人工营造杉、松单一纯林的造林模式。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巩固杉木、楠竹、马尾松、油茶等传统产业,发展无患子、魔芋、茶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加强笋用竹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珍稀树种、珍贵树种,提升经济效益。三是强化造林质量。牢固树立质量工程理念,加快国家级杉木良种基地建设,提高良种壮苗产量质量。加强对林农造林的理念引导和技术指导,充分利用三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地段,见缝插绿,栽树种果,建设秀美村庄、和谐家园。四是加强抚育管护。加大对三边、景区生态的管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加强中幼林管理,突出提质增效,通过间伐、割灌、调整林种结构等综合经营措施,优化林分结构,改善生长环境,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质量。
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生态强县战略部署,推动工作重点向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惠民转移。一是严抓森林资源管护。强化森林资源采伐管理,严控限额消耗,继续实施禁伐减伐三年行动,保障森林资源快速恢复性增长。加强生态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的管理和保护,健全生态屏障体系。加大对乱砍滥伐等涉林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巩固生态成果。二是强化生态保护。坚持“建设生态文明”千年大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守生态红线,突出抓好自然保护区、天马山和粟裕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生态景区等地的保护,切实加强征占用林地管理、古树名木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生态宜居,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追求。三是加强林业灾害防治。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扑救能力建设,提升物资储备,强化队伍建设和应急演练,推进森林防火立体化宣传,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推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端口前移,提高社会化防治和绿色防治水平,突出保护区、“三边”、景区等重点区位防治,坚决遏制松材线虫病入侵和松毛虫、竹蝗等重大灾害蔓延成灾。四是加强涉林安全生产。强化系统内公车、住房、用火、用气、用电等安全宣传和规范化管理,落实林业生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制度,督促各木竹加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和风险防控制度,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宣传、监督和检查,及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严防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快园区建设提升产业
以科技创新基地引领湖南林业(会同)现代产业园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和入园企业标准化厂房建设,完成东立农特、绿地集团厂房建设,启动康特源公司厂房建设前期工作。着力推进园区招商,坚持“走出去、引进来、能发展”原则,引进知名竹木加工企业,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基地和省级重点试验室的科技支撑,加大林产品创新和研发力度,在技术创新、产品提质、品牌提升上下功夫,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四、助推精准扶贫脱贫摘帽
一是加强生态项目扶贫。坚持生态建设和脱贫致富相结合,充分发挥项目资金作用,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环境,提高贫困地区林农收入。持续实施好林路建设项目,强化生态(特岗)护林员、公益林护林员的选聘、管理、督查和考核,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严格落实和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造林、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天保林等补偿补助资金。二是加强驻村联村帮扶。严格落实联村包户制度,加大联村扶贫帮扶力度,强化项目和资金支持,帮助贫困村脱贫出列。强化驻村人员管理,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贫困户走访和对接工作,完善档案,做好政策宣传、产业帮扶、项目申报验收、收入统计等工作。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生态产业扶贫项目资金监督检查和管理制度,强化动态监管,坚决查处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等违纪行为,切实发挥项目和资金的精准扶贫效益。
五、促进林业改革纵深发展
一是进一步夯实林权基础。大力开展林权复查和纠错、调处山林纠纷工作,引导和帮助造林大户、规模林场和企业加快办理流转林权林地不动产证。二是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加快推进“神农湘西”会同县林业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和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林业“放管服”工作,强化林权流转平台建设,丰富林权抵押贷款金融产品,完善信息建设、资源资产评估、一次性告知和办理等服务工作,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林下经济、花卉苗木和生态旅游发展,不断发展林业延伸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培育林业新型主体。加快探索无患子、魔芋、竹笋等产业“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开发模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龙头企业、家庭林场等,建立主体多元、规模适度、灵活高效的林业经营制度,促进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市场化。
六、加强班子干部队伍建设
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再学习、再传达、再贯彻,落实好有关林业工作安排。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加大人才招考、人员学习与培训力度,创新学习形式、培训模式,增强学习与培训实效,不断提升干部队伍的政治能力、业务本领、创新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