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11:33 信息来源:会同县炮团侗族苗族乡
炮团侗族苗族乡2024年工作报告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以来,全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深入实施县委“1354”工程,在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锐意拼搏,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向上向前的良好态势。现将这一年来的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乡村振兴成效显著,农业农村提质增效
1.脱贫攻坚有效衔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头等位置来抓,思想不松劲、工作不断档,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做好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篇章。开展集中走访10余次,覆盖全体脱贫户和监测户,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全乡驻村工作队力量维持在15人,实施脱贫户危房改造1户,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近55万元、小额信贷资金300余万元,实现了脱贫户、监测户基本医疗和县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活补助的全覆盖。密切关注边缘户、监测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实施大排查并整改问题300余条,及时调整5户纳入监测户。
2.农业农村加快发展:全乡粮食面积10281亩,经统计粮食产量达4000余吨,实现颗粒归仓。截至目前,全乡共完成油菜3000亩种植。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入户指导作物田管服务4000亩,作物生产服务10000余亩,指导家禽生产10万只,指导高素质农民60余人次,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3家,指导家庭农场3个,转发病虫害等农业技术指导文件22次,发放农业技术明白纸1000余份,大力夯实农业基础。
3.特色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党建引领、联村联创、抱团发展”的方式,做好“生态米+稻花鱼”产业,岩头坪等村带头成立显春种养合作社,全乡稻鱼种养面积超400亩,产品年销售额达百万元,为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擦亮生态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8个村共同筹资建成一座占地300平方米、可实现日加工大米5000斤的加工厂。注册了“湘四方”生态稻米、生态黑米品牌,推出“黑米酒”“黑糍粑”等特色产品,有力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和群众创收。《抱团发展稻鱼链换村民生活甜》被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报道。油茶种植面积达15000余亩,实现茶油产量20余万斤。
(二)美丽炮团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1.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乡域发展的第一动力。广炮公路建设有序推进,全力克服汛期影响,炮团境内路段基本完成水稳层铺设;广炮风力发电项目稳步推进,顺利完成前期土地征收工作,项目公路建设正在全面实施。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完成了1个村的污水处理项目和15公里的农村道路硬化。对山塘进行维护和清淤,新建拦溪坝2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机耕道1公里,新修水渠2.1公里。完成组级公路硬化、新修产业路和林道,实施窄路扩宽。争取到600余万元项目资金,启动乡卫生院对面地灾风险点整治工作。
2.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积极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工程,森林覆盖率达到68%。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治理底线和资源利用上限,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河道断面水质保持2类达标,开展样板河建设,巩固“禁捕退捕”成果。聘请护林员常态化开展巡林工作,制止非法野外用火行为。
3.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巩固梨子寨村、中心场村示范点创建成果,推进岩头坪村示范点创建工作。共拆除废旧杂房、栏厕和废旧广告20余处,改造“卫生厕所”38座,开展创建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整治。实施道路绿化、亮化照明、民族风雨长廊及凉亭建设等工程3处,结合群众“微心愿”做好临水小码头、路面硬化和排水沟渠疏通等工作,真正让人居环境整治体现群众的意愿。
(三)社会安定基石稳固,民生福祉切实增强
1.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常态化抓牢抓实未成年保护工作,摸实“五类重点关爱儿童”实行“一人一档”落实包保责任,摸清“五类重点关注对象”实行管控责任,夏季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安全巡查,守好未成年保护工作底线。开展家庭、校园、社会宣传20余次,对重点场所督察检查20余次。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狠抓矿山安全,重点关注凯诚矿业有限公司,开展矿山巡查30余次,封堵盗采矿洞6处。加大非法集资宣传打击力度,提升全民反诈骗意识。提升应急能力建设,开展应急演练。6月底到7月初成功应对强降雨,成功转移400余人,实现了不亡一人,不垮一库的目标。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落实“首问”负责制,深入推进“三源共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2.兜住民生保障底线:配合工业园区做好就业保障工作,持续推动基础性、普惠性民生建设,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救灾救助等各项兜底保障政策,发放各类救助和补贴资金150余万元。帮助因病、因灾户办理防返贫和房屋保险,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成了1户危房改造,实施了1个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上百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3.落实社会发展事业:持续扩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完善优秀师生表彰制度,积极营造教书育人良好环境。2024年表彰优秀教师17名。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水平,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全年已为1403名65周岁以上老人开展健康体检,为8401名群众签约家庭医生服务。全乡教育、医疗水平不断提升。扎实开展武装工作,高标准完成征兵工作任务。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全面实施的攻坚之年,更是昂首阔步、正式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节点。展望未来,炮团乡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沿着这条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道路,勇往直前,不断书写新的辉煌。2025年将全力以赴,重点聚焦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基固农,项目驱动,产业振兴,共绘经济发展新篇章
坚定不移地将经济建设作为核心任务,采取更为有力的措施,全面推动经济发展迈向新高度,持续提升综合竞争力。着力强化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无忧,通过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保护区建设,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及耕地抛荒深度治理,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稳定,高效完成耕地抛荒整治任务。同时,加速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深化“三社合一”改革,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两类新型主体,推动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秉持生态宜居理念,致力于弥补短板、优化环境,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充分发挥地处两省交界、作为重要物资集散与商品交易中心的独特优势。
(二)规划导航,基础筑基,绿意添彩,共绘美丽家园新画卷
深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执行“河长制”与“林长制”,深入推进“碧水、青山、绿地”三大工程,持续巩固禁捕退捕成果,全面加强饮用水源地、公益林、天然保护林及生物物种资源的保护,积极开展国土绿化与“绿色矿山”创建活动,确保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森林覆盖率维持在70%以上。持续推进厕所革命与沟渠硬化工程,加强农村畜禽污染与黑臭水体治理,力争改厕率达到90%,畜禽圈养率超过85%,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全覆盖。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源头减量,巩固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成效。严格执行项目环评与环保“三同时”制度,坚决拒绝污染项目与污染企业入驻;积极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推进碳汇交易前期筹备工作。
(三)文明引领,新风树立,陋习革除,共谱文化惠民新乐章
坚持以文化塑造灵魂,双管齐下推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确保乡风文明取得实效。一是强化文化引领,通过全民参与、干部示范,大力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二是提升文明素质,通过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与制度保障,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积极向上、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三是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宣传日常生活、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公共场所等方面的礼仪规范,推动形成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观赛等良好习惯。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制度规范,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实事为民,难题破解,安全为重,共享民生福祉新成果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精心策划并实施民生实事项目,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
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大力推进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全覆盖,确保城乡居民参保率达标。深化“两需求一贯通”机制,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强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帮扶;特别关注特困供养、低保、重度残疾、大病患者、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特殊弱势群体,及时提供救助救济与关爱服务。
二是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坚持并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回访等制度,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体系,主动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突出重点领域隐患排查与专项整治工作,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应急管理与救援能力建设,推进乡村两级视频连线与地灾点摄像头安装工程落地实施。常态化开展集镇治安巡逻、扫黑除恶、禁毒扫黄等工作,持续推进“平安炮团”建设,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满意度,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五)法治兴乡,权益守护,公正普照,共筑乡村治理新图景
一是强化法治教育,根植法治观念。结合乡村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如法治讲座、法律咨询服务等,提升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同时,利用乡村广播、宣传栏等平台,普及法律知识,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是守护村民权益,强化法治监督。建立健全乡村法治监督机制,加强对乡村事务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乡村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厉打击侵害村民权益的行为,如土地侵占、欺诈销售等,切实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三是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治理能力。加强乡村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确保乡村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同时,推进乡村政务公开,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建设,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是深化乡村法治服务,促进司法公正。加强乡村司法服务体系建设,如建立法律援助站、调解中心等,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加强对乡村司法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乡村司法公正、高效、权威。同时,加强乡村法治文化建设,如举办法治文艺演出、法治知识竞赛等,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