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公开 > 乡镇信息公开目录 > 青朗侗族苗族乡政府 > 规划计划

青朗侗族苗族乡“十三五”工作报告暨“十四五”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21-09-17 11:46 信息来源:会同县青朗侗族苗族乡

                                               

青朗侗族苗族乡“十三五”工作报告暨“十四五”工作计划

本届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政协的监督和大力支持下,乡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抢抓发展机遇,狠抓工作落实,砥砺前行,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任务

这五年,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经济指标稳步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乡国民生产总值达2.55亿元,同比2016年增加40.1%财政收入达1654万余元,同比2016年增加136.2%居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1052元,同比2016年增加85 %。尽管经济发展受到总体下行压力,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仍然稳中有进,稳住了经济发展基本盘,兜住了民生底线。项目建设成效显著。累计争取到各类项目26个,获得上级支持资金2.9亿元,新增建设用地383亩;实施了县级以上的重点项目6个,完成投资2.4亿元,有力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金融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20年底,全乡各项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3.05亿元、5.16亿元,同比2016年分别增长62.05%、61.14%。

这五年我们坚持攻坚态势和攻坚力度,举全之力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落实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政策,扎实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圆满收官。计派出驻村工作队员84名、安排结对帮扶责任人511名到村到户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1.9亿元实施了375户1572人易地扶贫搬迁350户危房改造1800户安全饮水、产业发展、村组道路、农田水利等项目,彻底解决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2018年如期实现15145571贫困户脱贫,7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出列。顺利迎接了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和省市成效考核,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172018年连续获评县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优秀等次抓好地灾防汛、水陆客运交通、食品药品、烟花爆竹、消防森防、非煤矿山等重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特别是全力做实联防联控,保持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零感染零病例”成果,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责任得到有效落实。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底色和成色。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现农村垃圾定期收集转运处理,落实河长巡河制度,依法打击非法采砂行为,认真开展禁捕退捕工作,573艘(处)“三无”船舶钓鱼平台及时处置到位,切割“三无”船只447只,拆除“围网”58处。加强日常巡河管理,严格落实永久禁渔政策。

这五年,我们致力于农业稳定和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巩固传统农业生产。我乡谋求经济农业发展的同时,抓紧传统农业生产。完成复耕复种抛荒耕地200余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107亩,粮食产量达4450吨,确保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林业产业持续发展,实现新增造6789亩油茶林低改面积达5000余亩楠竹低改面积达1000余亩,切实增加群众收入。特色农业快速发展。生态茶叶、特色水果、优质牲禽等富民支柱产业稳步发展壮大,经济效益日益凸显。青朗村猕猴桃种植100余亩,实现产量10000余斤;凯头村肉鹅养殖出栏7000余羽;东城村药材谷生姜种植产出5000余斤;七溪村新引入茶叶种植、食用菌栽培、牲禽养殖等多项产业;客寨溪村红提种植引进新品种,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依托龙头企业瑞春茶厂,安顺、白泥、蛤蟆塘等村茶叶种植产业扩大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产业发展欣欣向荣,让更多农民得到实惠

这五年,我们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呈现新面貌。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作为努力方向,实现了“住有所居”到“宜居优居”的转变。以民族乡20周年庆典为契机,实施了朗江、青朗集镇绿化项目,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完成青朗、朗江集镇供排水一体化项目集镇功能持续完善。大力整治朗江集镇青朗集镇东城集市私搭乱建、乱摆乱停及占道经营等不良现象,实现了集镇亮化、美化、群众生活方便化。在青朗、白泥、黄泥等村实施农村户内电网改造,消除了消防隐患。“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突出,青朗、黄泥、白泥、坡脚、客寨溪等5个村稳步实施“厕所革命”,改造卫生厕所260余户,拆除“废旧栏”50余处,完成入户道路5公里,清理废弃池塘4处,有效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加强村容村貌管理,安排卫生保洁员等特岗86人,对农村生活垃圾做到专人定时清扫,专车定期收集转运,确保乡镇卫生干净整洁。各村积极开展环境卫生评比活动,群众参与村容村貌管理的热情日益增长,扭转了过去农村环境“脏乱差”局面

这五年,我们始终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不断夯实社会发展基础。以脱贫攻坚、移民后扶民族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各类项目工程实施,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投资2000余万元修建青朗渠水大桥投入使用新修林青公路全程硬化并顺利通车。共完成村村通道路硬化62公里;实施安全饮水工程30处,覆盖11个村1800群众;新建集镇农贸市场2座;新修水渠4.5公里、多功能蓄水池2个、机耕道18公里、加固山塘水库1座;新建2青朗文化多功能广场、新增停车场4200个车位。累计完成土地占补平衡646亩,完成城乡用地增减挂钩169亩。14个村(居)综合服务中心均实行了新建或改造,大大改善办公条件提升了服务能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房地一体化确权登记全面完成。供水、电力、通讯等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大批基础项目的实施,有力改善了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条件,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这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民生福祉切实增强持续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共完成“两癌”免费检查1760人次;完成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700人;发放计生奖励扶助金3万元稳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0 %以上改建村卫室16个,方便了群众日常就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中有进,2020年底参保率达97.9%。全面落实残疾人办证,按时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累计发放城镇居民低保金92.8万元,农村低保金646.9万元,五保金126.8万元,优抚对象补贴390.2万元,临时救助资金120万余元敬老院管理日趋完善,让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住”。朗江学校、青朗学校合格制建设全面完成,就学和寄宿条件大幅提升。严厉打击校车超载和非营运车辆接送学生等违法行为,完善校园及周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近年来,两所学校毕业升学率稳步提升,2020年均达到50%以上,综合考评均位居全县前列。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纵深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村(社区)“两委”换届扎实开展,基层群众自治进一步加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更加健全,有效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就地解决,共调处矛盾纠纷326起,调解成功率达98%。平安创建成效显著,近年来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2016—2020年连续获评市级“平安乡镇”称号;2019年获评市级综治工作“先进集体”

这五年,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升行政效能。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地见效推进政府职能和作风转变,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执行力坚决执行乡党委安排部署,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等各方面监督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07件、政协委员提案14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职能转变,持续规范行政权力,“七五”普法圆满收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监管,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进一步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

过去的五年是全乡砥砺奋进的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是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是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乡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乡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凝聚着全乡人民的心血、汗水和智慧。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努力工作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青朗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和在座各位代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乡经济持续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农业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不高;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方面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环境治理、安全生产、防汛抗旱、疫情防控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风险点,风险防控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不少干部责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下届政府工作重点

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围绕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重大部署,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为契机,坚持打好“移民后扶”和“少数民族”牌,着力打造“宜居青朗、和谐青朗、富裕青朗、美丽青朗”,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朗。

奋斗目标:“十四五”末,全乡国民生产总值2025年3.57亿元,年均增长7%,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发展,财政收入2025年末力争超过2100余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16000元,推进社会文明、生态建设、民生福祉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凝心聚力抓产业、促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要加快发展山地精细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全面推进乡村建设,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继续壮大产业发展,朗江、黄泥、青朗新增或改油茶林2000亩以上;青朗、东城、黄泥、新庄、安顺、七溪、客寨溪等村增加中药材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继续做强做大安顺、蛤蟆塘、白泥、坡脚等村茶叶种植,增加面积2500亩以上,实现种植加工一体化;做好特色产业,继续发展青朗村黑老虎和猕猴桃、客寨溪和木舟美人指提子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鼓励支持凯头、坡脚肉鹅养殖和蛤蟆塘村黄桃产业,实现群众持续增收。

(二)凝心聚力夯基础、促发展。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加快实施朗江集镇老街回填区工程项目和青朗集镇整治扩容项目建设,不断改善集镇人居环境,增强集镇公共服务能力;积极申报实施白泥黄泥东城片跨渠水桥梁建设,加快实施“朗青”公路的提质改造工程加快推进村级公路建设,解决临水临涯安全隐患着力完善青朗农贸市场配套设施,力争早日投入使用;新建或提质改造村内公路50公里以上,方便群众出行落实路长制,让道路的建设和管理双管齐下,全力打造“畅、安、舒、洁、绿、美”的路域环境。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坚决取缔不卫生厕所,加强已建成卫生厕所的管理,改善居民生活卫生条件。坚持保洁员定期清理制度,落实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要求,确保全乡卫生环境干净清爽。

)凝心聚力抓生态、树品牌。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成果,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河岸同治,加强渠水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利用,坚决查处并依法打击非法采砂、捕鱼等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持续巩固退砂还河、退渔还河、禁捕退捕成效。推行林长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配合实施省道、乡村公路两侧生态廊道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朗江、东城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运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与修复,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依托绿色生态优势,打造农村旅游品牌,不断挖掘乡村人文历史,打造有特色、有文化底蕴、景色宜人的乡村旅游,重点打造朗江、东城客寨溪等村的乡村旅游网红景点

)凝心聚力抓民生、促改善。持续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和周边环境整治,积极促进办学教学条件改善,确保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惠民政策,加强推进民生保障工程实施。完善乡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医疗设施,提升医疗救助水平,抓紧推进青朗卫生院整体搬迁工作,解决群众“就医难”问题。大力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等文化惠民活动,组织各村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坚持做好稳岗就业工作,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加强农民工、农村低收入人口、残疾人、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做好全民参保扩面,确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以上。落实惠民利民政策,加强弱势群体关爱救助。

)凝心聚力抓治理、促和谐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廉洁政府”“阳光政府”“智慧政府”建设,让广大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推进落实点长制、片长制,实行社会齐治,筑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强化法治建设弘扬宪法精神,推动依法行政,扎实开展“八五普法”,进一步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完善村规民约,深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继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和信访维稳工作,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争创信访工作“三无乡镇”坚守安全生产“底线”,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继续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深入持久巩固民族团结进步成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青朗侗族苗族乡人民政府

                                                                                                2021年9月1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