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7 09:35 信息来源:会同县青朗侗族苗族乡
青朗侗族苗族乡2024年政府工作总结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十四五”期间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的重要之年,也是实现青朗侗族苗族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积极融入怀化“五新四城”战略,大力实施县委“1354”工程,全乡上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状态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敢于亮剑,敢担责任,敢啃硬骨头,敢涉险滩,以知难而进、锲而不舍的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一步一个脚印,团结带领全乡人民,真抓实干、勇毅前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2024年,我们抢抓机遇,重点围绕全省民族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青朗至漠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建设以及“3+N”产业体系纵深发展等重点项目和布局,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今年来,我们坚持学思践悟,进一步夯实思想根基
一是学深悟透明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领导班子率先学、党员干部带头学、全乡上下全面学,确保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全年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共开展学习13次。二是正风肃纪明导向。紧跟县委关于加强党纪学习教育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积极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通过集中学习、线上学习等多种形式,引导全乡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筑牢思想根基,确保党的纪律建设迅速推进、有效落实。今年来,按规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三是严肃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民生痛点难点、群众反映强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扫黑除恶四个方面,结合“2+3+2+1”重点整治项目,超常规纵深推进“五个不放松、一个始终坚持”。全年党委开会研究部署落实相关工作20余次,全社会、全范围开展问题线索摸排,做到查处一起、处罚一起,严肃党员干部纪律。
二、今年来,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
一是坚持做好常态化监测帮扶工作,防止出现“应纳未纳”现象。持续关注纳入两年以上未消除风险的非整户无劳力兜底保障监测对象,对符合风险消除条件的及时启动退出程序。按要求落实好两张“明白纸”要求,宣传好“湘易办”系统里面“一键报贫”功能。二是坚持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加强全国防止返贫监测系统务工信息录入工作,确保信息真实、全面、准确。并特别关注2024年度“雨露计划”毕业生务工就业情况,对未就业的毕业生制定“一人一策”结对帮扶计划,重点开展就业帮扶。三是坚持做好脱贫人口2025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工作。通过日常下村入户积极开展“两险”征缴宣传,确保在12月底所有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实现应保尽保,应缴尽缴。四是坚持做好各类政策性资金发放的工作。包括脱贫人口、监测户外出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2024年度秋季雨露计划补助、低保金、残疾补助、产业奖补等政策性补助的信息更新,确保及时发放到位。五是坚持走访。了解帮扶对象2024年度收入情况、交通补助是否申报、教育资助是否得到落实、慢病是否有村医每季度巡诊一次、雨露计划学生补助是否到位、残疾补助是否发放、家中用电用火等情况,倾听群众的心声,确保其反馈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并给予产业发展、就业信息推送等方面的帮扶。
全乡现有脱贫户1506户5461人,未消除风险监测户68户169人,集中安置点4个,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76户1576人,其中集中安置人口219户913人,分散安置157户663人,选派村第一书记8名、工作队员23名,安排235名县乡干部职工对脱贫户和监测户进行结对帮扶。按要求纳入监测对象(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68户,另有识别不准回退为未消除风险状态5户,其中脱贫不稳定户20户,29人,边缘易致贫户13户,32人(即档外户),突发严重困难户35户,108人。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实际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走深走实。
三、今年来,我们坚持项目先行,点燃农村发展新引擎
2024年,青朗乡以重大项目为引擎,极大程度上激发了乡村振兴活力。全乡上下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勇气与毅力,用“敢叫天地换新颜”的冲劲与豪迈,敢想敢干、敢做敢为、敢闯敢拼,积极向上级有关单位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让诸多惠民项目在青朗落地生根,以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谋幸福。
一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进一步提升我乡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聚焦民生痛点、难点问题,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乡党委、政府以敏锐的视角和抢抓的意识,超前谋划,主动出击,积极作为。全乡共投入500余万元牢牢抓住农村人居环境(包括微景观打造、裸露土地治理、道路硬化、风貌改造、污水治理等方面)、道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等关键问题,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再上新的台阶。二是重点项目持续发力。围绕青朗至漠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长廊、污水处理厂维修和设备改造升级(朗江村、东城村)、朗江集镇污水管网疏通、朗江村古法榨油坊修缮、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路新修和铺砂及硬化、水源灌溉等)、民族文化舞台建设、民族文化氛围营造等重点项目开展工作,凝心聚力,谋划青朗美好未来。
四、今年来,我们坚持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一是压实粮食安全责任。青朗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保粮食能源安全”决策部署,坚持“三保一提”(保面积、保产量、保品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乡村两级一道,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将上级有关粮食安全的重要文件精神在青朗乡落地、落实、落细,全面压实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发展水稻、油菜,鼓励玉米、蔬菜等粮经轮作。二是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抓实压紧遏制耕地抛荒责任,稳步有序推进有条件的抛荒地全面恢复耕种,鼓励和支持村集体集中流转抛荒耕地,采取托管服务、代耕代种等方式,流转给企业或有耕种能力的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进行耕种,坚决守住全乡0.91万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今年来,全乡流转2500余亩抛荒耕地进行中药材种植,对200余亩抛荒耕地进行复垦,套种油菜、辣椒等经济作物。
五、今年来,我们坚持抓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出实招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构建以中药材、茶叶、油茶为主导的“3+N”产业体系。全乡种植有黄精3634亩、钩藤1028亩、淡竹叶1125亩、茯苓1250亩、草珊瑚810亩、山苍子448亩、淫羊藿300亩、玉竹351亩、广东紫珠289亩,其他药材800多亩,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超万亩。2024年朗江村、木舟村、白泥村、黄泥村和坡脚村等新增2495亩,新增种植面积同比增长34%。其中青朗村中药材产值首次突破50万元,朗江村中药材种植产值首次突破百万元。间接或直接带动当地群众务工就业2.4万余人次,发放工资250 余万元。今年4月,云寨公司(七溪村)引进长沙核投公司和县政府签约,计划投资3亿元,计划2025年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万亩,产值突破1亿元,逐步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二是逐步焕发油茶产业活力。境内拥有油茶林3.3万余亩,年产优质茶油70万斤。通过油茶低改等有效措施促进油茶产业不断提质增效,积极打造油茶产业“产研学旅”生态模式,传承古法榨油手艺,弘扬中华非遗文化精神。三是有机茶叶持续发力。全乡有机茶园面积2500余亩,在瑞春茶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年茶叶销售额超300万元。以代管共建的方式开发坡脚村2000余亩古贡茶基地带动人民群众创收。四是特色产业齐头并进。辣椒、猕猴桃、怀橙一号等特色蔬菜水果产业持续发力,依托中药材、油茶、茶叶三大主导产业配套,抢占先机,迅速占领市场,产品远销长沙、广东、浙江等地,解决了农民在家门口就业问题,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
六、今年来,我们坚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共享美丽家园
一是持续提升人居环境。一直以来,我们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改善乡容村貌、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举措,积极扭转过去人居环境“脏乱差”局面,总结并推行“传帮带比促”五字工作法。今年来,全乡利用“围炉夜话”、屋场会和环保入校园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活动50余场次。加强“最美庭院”“最清洁户”“美家美妇”的宣传和评比,持续推动示范引领,营造人人讲卫生、户户争先进的浓厚氛围。我乡拥有公益性岗位人员57人,通过定期开展培训,进一步提高公益性岗位人员责任心。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对门前卫生进行巡查。二是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今年以来,我们重点围绕畜禽粪污排放、饮用水源地、黑臭水体、垃圾焚烧、生态环境信访隐患等方面开展30余次生态环境巡查排查,对5处黑臭水体发生地进行编号汇总,在源头进行劝导和管控。积极配合县库区移民事务中心对朗江集镇、东城村的污水管道维护及污水处理厂的修缮。三是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贯彻落实《青朗侗族苗族乡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方案》,深入推动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实施乡、村两级林长制度以及林长巡山制度,今年来林长巡林90余次。持续加强护林员职业技能训练,今年来对护林员进行集体培训2次,演练2次,乡林长办入户培训40余次,确保其在岗在位,认真履职,并对履职不力、无法履职的1名护林员进行更换。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督促乡护林员坚持巡山巡查,并通过村村响、流动宣传车、入户等方式加强宣传,今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单5000余份,悬挂横幅14副,流动宣传50余次。今年成功调解林业纠纷3起。
七、今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保障惠民生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切实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满足感。一是两险征缴保民生。我们积极开展“参保精准扩面”提质行动,积极推进社保生存认证,确保未认证暂停人员比例在1%以下;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7379人,参保率93.55%;积极做好2025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2024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两险”征缴工作,确保全乡参保率在95%以上。做好一、二、三类救助对象医疗救助申请审核,今年来完成三类救助对象医疗救助申请审核上报27人,异地就医备案8人。二是劳动就业有保障。定期开展村(社区)人社协理员业务培训,完成劳动力信息采集5231户11639人。充分利用春节、中秋等重大节假日返乡人员较为集中时,积极组织各村(社区)召开适龄劳动力座谈会,2024年,全乡成功输送70余人到连山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实现“家门口”就业。三是民政兜底增福祉。全乡共有农村低保426户651人、城市低保18户20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265万元、城市低保金 12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 63.08 万元、孤儿(含事实无人抚养孤儿)生活费 10.39万元、80岁以上老人高龄补贴 17.16万元;发放临时救助 9.12万元,分散供养特困人员69人的人头经费47.94万元和照料护理费 15.24万元。四是军人服务显尊崇。2024年全乡发放优抚对象优抚金约为127.6元;在重大节假日及八一建军节对现役和退役军人及其家属进行慰问,发放慰问金12.7万元。配合爱心企业走访慰问春秋两季入伍士兵6人次,发放慰问金和礼品约3000元;全年优抚对象死亡5人,发放慰问金1700元;办理退役军人优待证12人次;帮助重大疾病退役军人因病申请临时困难救助3人次。
八、今年来,我们坚持加强平安建设,治理有效保稳定
一是齐抓共管除隐患,固守安全底线。齐抓共管除隐患,固守安全底线,进一步强化“三源共治”和“调解110”工作机制。今年来,共摸排出矛盾纠纷75起,成功调处化解75起,调处化解成功率100%,处理重大隐患2起。全乡现有在校学生1361人,其中留守儿童762人、困境儿童6人、残智障儿童10人、单亲家庭148人,自评不高儿童 16人。结合“开学第一课”、夏季防溺水特护期、重大节假日等特殊时间节点,对朗江学校、青朗学校进行安全检查与宣传 4次;集镇宣传未成年人保护9次。针对特殊人群严格落实“五长”包保责任制,逐户逐人精准精细全面进行走访宣传和关爱。二是聚焦重点任务,持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效。持续开展道路交通专项整顿行动,全面落实“一盔一戴”,今年来对非法营运、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违章载人和骑乘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简易程序处罚36人,视频抽查带帽率均达到了90%,全年没有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继续推进消防安全工作。对辖区内超市、学校、卫生院等重点场所开展火灾隐患存查4次,常态化对集中安置区、居民小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电动车楼道和室内充电安全隐患链条整治行动。同时加强对辖区内小旅社、小饭店、娱乐场所、个体作坊和出租房等火灾多发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由乡应急办牵头,组织村(社区)干部、村辅警、志愿者等群体在上下学等重点时段在学校门口及周边维持秩序,同时抓好学生运输车辆安全检查工作,坚决制止非营运车辆、无牌照车辆、未按期年检车辆和报废车辆接送学生的不安全行为,全年共劝导驾驶员和车辆1000余次。加强重大安全隐患排查处理。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结合常态化督查巡查工作联合乡职能部门持续开展督查,对部分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督办,督促隐患整改责任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截至目前,本级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37个,已整改37个,整改率达100%。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差距和不足,在推动全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产业发展带动效益还不够,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有待于提升;安全生产基础不牢固,防范化解风险面临的压力依然存在;干部服务意识、改革创新、担当作为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