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情概况 > 民俗文化

傩堂戏

发布时间:2022-01-12 08:26 信息来源:必赢国际官网地址查询

傩堂戏在戏剧界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在会同又叫“扛菩萨”,起源于冲傩、还愿、消灾纳福的原始傩舞。傩,是驱逐疫鬼之意。因为“傩”大多是在有神像祭坛的厅堂演出,所以称之为“傩堂戏”。

傩堂戏的演出分为三个部分,即:开坛、开洞、闭坛。开坛、闭坛分别为酬神、送神,主要是为了表示对祖先、神灵、先师的祈求和忠诚。在开坛、开洞、闭坛仪式上,傩舞和傩祭的宗教气氛很浓郁,傩戏艺人在开坛仪式上身着法衣,头戴法帽,肩搭五彩布条牌带,右手摇师刀,左手执牛号吹凑,在烟雾缭绕的神宗前踏罡步斗,轻摇慢舞。而主持傩舞和傩祭活动的巫师的手势则更显得古朴神秘,主要有大天门、小天门、四角天门、大金刀、小金刀、左金轮、右金轮等36种手势。这些手势被巫师称为“手决”,是傩仪中人、神、鬼相互沟通的媒介,是三者之间表情达意的符号标记。

傩堂戏有剧本傩戏和巫术活动等内容。剧本傩戏大多以歌颂劳动人民勤劳勇敢的美德和对生活的美好追求为主,演出时须戴傩面具,演唱时大多是“一人唱众人和”,唱腔粗犷、热烈,声音雄健、高亢,再加上大锣、大鼓和“土长号”、“牛角”的伴凑,气氛非常热烈,很有远古围猎的气势。其主要剧本有《郎君杀猪》、《和神》、《送下洞》、《划船求子》、《扛禾力》、《扛梅香》、《裁缝偷布》等,剧目短小精悍,生活情趣浓烈。巫术活动则主要是在室外表演一些惊险节目,如“上刀山”、“滚刺筒”、“咬红烧铁梨头”、“下油锅”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