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5 16:04 信息来源:会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今年来,我县全面实施“就业立交桥”工程建设,全力挖掘岗位资源,拓宽求职渠道,促进劳动力就业需求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稳就业保增收, 实现“家门口”就业12002人,其中就业帮扶车间1397人,城镇新增就业1315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898人,园区重点企业2186人,其他企业2453人,自主创业2245人,灵活就业508人。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全方位配套政策“扶”就业创业。我县先后制定出台了《会同县“就业立交桥”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会同县惠民实事之“家门口就业”“家门口创业”工程实施方案》、《会同县园区企业用工保障十二条激励措施》、《会同县促创业、促就业、促消费十五条措施》、《会同县农民工返乡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工作考核细则》等系列政策文件,通过落实返乡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稳岗补贴、交通补贴、培训补贴、就业帮扶车间(基地)建设补助等等激励措施,积极引导支持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带动就业。
(二)多渠道开发岗位“保”就近就业。一是积极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引导扶持企业利用乡镇、村闲置地方,深入乡村创建就业车间,提供更多就业岗位,让不能外出就业的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地就业,已累计创建就业帮扶车间40家,吸纳就业人数1397人。二是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通过劳务协作对接仍无法实现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岗位兜底保障就近就地就业,结合乡村振兴发展需要,先后开发了环境卫生保洁员、市场管理员、护林员等岗位,今年共开发城乡公益性就业岗位1898个,其中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1671个。
(三)全链条服务企业“稳”就近就业。我们把保障园区企业用工服务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在全县各乡镇、村及园区设立人社驿站,以产业开发区人社驿站为中心,把就业及用工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组户头和企业工位。一是驿站服务入村入企。各驿站及时建立企业和劳动者需求清单,分类施策,精准服务。如在连山工业园区专门设立园区驿站和巡回仲裁庭,安排了2名业务精干力量常驻园区,先后为园区企业及员工提供政策咨询、用工指导、审核劳动合同、纠纷调解、安排员工住宿等等一站式个性化服务,已为企业和员工提供服务800余次,人社驿站已成为企业和劳动者的“港湾”。二是招聘活动辐射周边。先后组织开展了“就业不用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服务重点产业、促进就近就业”、“建设国际陆港城、争做国际陆港人‘职’在家门口”等专项招聘活动,还专门成立了4支就业服务小分队,深入乡镇、村组开展招聘宣传的同时,还辐射到贵州省天柱县、邵阳市绥宁县及靖州、通道、洪江等周边地区开展县内重点企业用工招聘,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47场(跨省跨县6场),职业指导900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0余份。 三是稳岗补贴落实到人。对园区企业新入职员工发放稳岗补贴,凡在园区企业稳定就业3-6个月的员工发放一次性补贴200元,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发放一次性补贴500元,已发放稳岗补贴18.33万元。四是针对需求主动作为。在为园区企业招工过程中,针对部分求职者反映上下班交通难的问题,人社部门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协调相关部门,新增开通了广坪、坪村堡子至连山工业园区的就业直通车专线2条,为务工者提供了“从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一站式服务。同时,针对企业员工下班晚、子女放学早、家长无法照看子女的难题,制定出台《园区企业员工子女课后托管服务工作方案》,有效解决企业员工的后顾之忧。
(四)多形式培训提升能力“促”就近就业。积极组织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通过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积极引导劳动力把握市场动态,向乡村餐饮、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产业转移就业。先后组织开办了电焊工、育婴师、保育员、电子商务师等工种为主体的各类培训班。截至当前,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33人。
二、下步打算
一是全力以赴持续做好园区企业用工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更新“就业立交桥”信息管理平台,促进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全方位组织企业用工招聘活动,开展311就业服务。二是积极拓展就业创业渠道。进一步做好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引导扶持企业深入乡村创办就业帮扶车间和就业帮扶基地。三是加大职业技能培训。紧贴企业和市场需求,组织有实际操作性、技术含量高的培训项目,切实提升求职者的就业创业技能。四是加大政策宣传落实。全面落实落细落地各项就业创业政策。